歪曲(英语:Distortion)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例如:
反作用形成(英语:Reaction formation)也称反向,或者矫枉过正,指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因为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
例如:
例如
人类历史上,一些引发战争与反人道疑虑的不当政治思潮,便是因这作用而生的,例如纳粹主义。
转移或移置(英语:Displacement):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压制/潜抑(英语:Suppression/Repression): “压制”指当一个人产生痛苦情绪或经历心理创伤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避免心理上触及创伤。需要注意的是“压制”依旧存在于意识当中。人类透过控制自己,不去消耗能量思考,减少了痛苦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将影响最小化。
“潜抑”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或欲望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不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笔误。但需要注意的是,抑制在潜意识中的这些欲望还是有可能会无意识的影响人类的行为。
投射(英语:Projection):也称外向投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它包括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
例如:
摄入(英语:Introjection):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例如
仿同或认同(英语:Identification):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仿同也可以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
仿同有两种,一种是近似模仿。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
仿同也可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
升华(英语:sublimation):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这种行为一般对社会有利,从而会受到提倡和鼓励。
退化情感(英语:Regression):也称为倒退,退行。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成人的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安全的时期——儿童时期,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完全的放弃努力,让自己恢复对别人的依赖,从而彻底的逃避成人的责任。而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幽默(英语:Humour):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表现(如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利他(英语:Altruism):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它包括良性的建设的反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报答性服务。利他与投射及发泄的区别在于,它为别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处。它与反向的区别是,它让应用者至少部分地得到满足。
压制(英语:Suppression):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而在意识或半意识中却作出予以推迟的决定。这种机制包括在寻找困难时的一线希望、把已经认识到的不舒服感受尽量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推迟但并不回避。用压制的人是这么说的:“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
预期(英语:Anticipation):为未来的内心不适感受作切合实际的预期或计划。
理智化(英语:Intellectualization):为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过接受现实,而经由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通过这种方法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处境,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境遇。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
例如 医师不带情感的面对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以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 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隔离(Isol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性(Ritual)、抵消(Undoing)、补偿(Compensation)、魔术性思维(Magical thinking)。
合理化(英语:Rationalization),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理性的解释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变得可以接受。这是多种自我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用作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例如:由于没有花时间温习,导致考试不合格,因此抱怨老师出的试卷太难而导致不合格。
补偿(英语:Compensation):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例如: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赢得别人的尊崇。
抵消(英语:Undoing):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
例如:
抽离(英语:Isolation):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抽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此处所讲的部分事实,乃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最常被抽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
例如
幻想(英语:Fantasy):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以获得心理平衡,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现。理想化作用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这种保护机制常被无力处理问题的人所用。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幻想的表现之一,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做过高的评价,以获得安全感的现象。
例如:
身心症,俗称歇斯底里,佛洛伊德学派认为转化(英语:Conversion)乃源自于防卫机制中,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故称之为转化症。今日认为是介于精神科与神经内科之间的疾病,现在称为
例如
麻醉作用(英语:Narcotization):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它可能包括神游、癔症性转换反映、一种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短期地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情。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解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短暂。
投射(英语:projec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个人下意识地否认自身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而将责任推卸给外部世界以及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象。 这种行为的一个例子是自己失败后反而去指责他人,认为是他人造成自己的失败。
这一理论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写给威廉佛里斯的信中提出 - 并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进一步细化;因此,有时称为弗洛伊德投射。
一些说法认为,从事霸凌行为的人,可能在事实上借由欺负他人,将自己脆弱的一面投射到他人身上,尽管霸凌加害者对他人的诋毁,通常都针对受害者,但这类言行真正的来源几乎总是加害者自身的不安全感或心理脆弱的一面。这种用以取代负面情感的侵略性的投射,可出现在任何层面上,大凡一个人小至个人人际关系,大至国际政治和武装冲突等的各种表现,都有可能是这种投射的结果。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或找借口是个体对于某些不愿接受之矛盾信仰、言论、想法、行为,以动机等,赋予合乎情理的解释,以及勉强能被接受之理由,以掩饰的方式重新诠释,借由自欺的行为自圆其说,使其能说服自己或被他人接受,以获得自慰。
合理化作用赋予行为一个合乎逻辑,合乎理性,符合社会要求或至少可被接受的动机。因此以掩饰原本的冲动或有助于缓和所受的打击,即以“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导致实际的原因换成另一说法,目的是让人感到安全、合理。例如一个嫁给嗜赌丈夫的妻子,将丈夫的行为加以合理化作用,解释为“先生希望让家庭经济变得更富裕,因此努力在短时间内赚大钱。”
当个人行为无法符合社会规范,或是遭遇挫折无法获得追求目标时,为了维护自尊,减低焦虑,便将行为和想法加以合理解释,于是不惜曲解现实、文饰自身过错。但是合理化的结果显示,个体愚弄的是自己,并非别人;这些借口的目的是在意识上使自我感到舒适。但若贪图这种舒适,而将自编自找的理由信以为真,现实情况便难有改善。
合理化有三种表现:
三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酸葡萄心理、甜柠檬的自我解嘲方式,都是为减低痛苦与冲突,选择性地相信特定解释,或是刻意强调或忽视某些事实,以得到让自己舒服的解释。